找到相关内容657篇,用时2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中国肉身菩萨隐莲法师回忆录

    我最反对这个观点,师父的这句话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佛教认为,人的一切都是自心作主,你不做坏事,上帝不会罚你入地狱,你没有做好事,上帝也不能让你升天堂。恶报,善有善报,一切都因果。上帝虽然福报大,...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中国肉身菩萨隐莲法师回忆录   曾琦云   我的老家在湖南双峰县,那里我学佛的启蒙恩师隐莲法师,现在因师父三年后开棺肉身不腐,成为了中国21...

    曾琦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3346032.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而论,实无净土可言。无可讳言者,道生乃基于般若空观之论点,而倡言“佛无净土”与下节所要论述之“善不受报”。  第四节 善不受报  世间宗教大都倡导因果报应,所谓 “善有善报,恶报”、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在来早与来迟”,凡此均为劝勉世人,为善去,免遭恶报。东晋高僧慧远认为俗人必业报,故云:   “三业殊体,自同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智力之所免也”[52]。  “夫事起必由于心...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西藏宗教艺术(4)

    表明我们上世所作的善恶业,不能消失,并在今世恶报,善有善报;表明富有的人应不断地奉献供品,施舍财物。  因竭陀尊者的居地  因竭陀尊者在冈底斯山的居地位于藏地的西部,那儿是众多河流的源头。其中的...修习得来的。用法力可以帮助多年来那些由于愚痴而妄见,有罪于“三宝”的人和那些做了业的人。这些人通过祈佛崇拜伐那婆斯尊者,就希望从罪愆之中解脱。以上皆为伐那婆斯尊者所言。  伐那婆斯尊者的生平  伐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3747694.html
  • 雪域众生的信仰

    满水瓶,愚夫盈其,少许少许积。”善有善报,恶报已成为普遍的观念,相信善行和恶行决定着轮回中的处境。对于今生,也常以前世的“业”来加以解释。比如某人生于富裕之家,生活美满,又权势地位,受人尊敬,...受到许多人的关注或信仰,介绍、研究藏传佛教的著作更是层出不穷。古老的宗教,焕发出勃勃生机,并以其深邃的哲理、神秘的仪轨展示出无穷的魅力。1佛陀的教诲  藏族人信仰的宗教两种:藏传佛教和苯教。其中以藏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047701.html
  • 中国文化的瓶颈与出路——以佛教文化破解历史怪圈

    一切所作所为(业)都无一例外地必然会得到回报和清算。众所周知的“善有善报,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轮回的生命永远在重复博弈,一切行为都会报应,结果,所以,利人就是...中日之间的差异,我们会进一步发现:历史上,中国郡县制而日本无,中国太监制而日本无,中国科举制而日本无,中国妇女缠足而日本无,中国朝代更替而日本无;日本封建制度而中国无,日本幕府制度而中国...

    杨笑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0947764.html
  • 以简驭繁、纲举目张的五位百法

      流转,流转的流指相续不断,转指变化和生起。以因果而言,因果相续不断,但因果则互相转化。  定异,定异的定是决定,异是差别,专指因果的差别。如善有善报、恶报等差别。  相应,相应指因果的相应和...谈不上胜解而念与定,则是前六识的专职,更与末那识不相干。    “心所有法”的第三大类是善。善相对于、不善而言,  就是对自己、对他人都顺益,并且合理。顺是顺心顺境,益    是有益无害,理是佛法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547989.html
  • 论佛教道德体系及其主要内涵

    这些话总的意思就是说,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从而要求人们在现世今生就要勤修佛法、多做善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广结善缘、集聚功德,造作更多更好的业力,以促进众生都能...,无厌足从因缘生。念念生灭无住时,以是苦故。复次如欲天受乐,如狂如醉无所别知,死时乃觉。无色界众生,于深禅定爱昧心著,命终随业因缘还复受报。如是众生当何乐,于地狱三道,是旧住处。天上人间犹如客住...

    李华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2948234.html
  • 佛教礼仪--丧葬礼仪篇

    得最多的人要先查先还,人死了以后,依照各人生前积聚最多的重因,而随从去轮回受生。譬如善根深厚的人,出生善途享乐;业盈贯的人,轮回道受苦,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报"。  是随习受生:佛教相信人死后...注意。  “诸比丘弟子!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是以心为主,大家要好好制心,心的可畏,甚于毒蛇、兽、怨贼。好象人的手中拿着蜜器,动转轻躁,观看到蜜,不见前面举步就陷坑。放纵心意,好象狂象无钩,猿猴得树,...

    星云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948469.html
  • 中国佛教劝善书初探

    深感曰:设汝昨为我说,我乘醉力必殴打之,不几成人命乎?乃集亲友作证,拜谢其妇。B16智旭所辑的这则故事,以“善有善报,恶报”来劝诫人们忍让为先、保护生灵、和睦邻里,...苦都是十业的报应,如果世人执迷不悟,来生将难免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三道,即便是转生为人,也将遭受种种苦难恶报:   杀生之罪之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

    王月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5148888.html
  • 中国佛教与伦理建设

    报说就行为的善恶对道德主体的影响及其实现机制作出了细致缜密乃至量化的说明,从而使任何人都难逃他本人行为善恶所产生的不同报应。这种自圆其说的因果报应理论既符合人们希望“善有善报,恶报&...层面,涉及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价值判断,这在佛教戒律中著最充分的体现;二是心性层面,就是众生的本性是善是的问题;其三是形而上层面,佛教以出世的解脱境界为善,以世间的无明、烦恼、污染为。中国佛学者...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649239.html